一、前言
為應對全球氣候的嚴峻挑戰,促進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提升能源效率是世界各國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首要策略,也是最毋庸置疑的方式。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能源消耗源自于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及煤礦。由于能源消耗涉及成本、供應安全性及環境沖擊等議題,能源管理已成為當今企業乃至于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方向。
多數工業能效的實現是通過有效的管理能源而不是采用新的技術,而能源管理標準提供了一種將能效與實際工業或商業管理體系結合起來的方法,從而實現持續改善。
二、能源管理體系簡介
能源管理體系是從系統的全過程出發,遵循系統管理原則,通過實施一套完整的標準、規范,在組織內建立起一個有效、文件化的能源管理體系,注重建立和實施過程的控制,使組織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
透過例行節能監測、能源審計、能效對標、內部審核、組織能耗計量與測試、組織能量平衡統計、管理評審、自我評價、節能技改、節能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實現能源管理方針和承諾并達到預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標。
三、能源管理體系ISO 50001 (GB/T23331-2009)的管理模式
今天,有效的能源管理方案對企業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有重要性。對許多企業來說,答案在于——能源管理體系是有系統地管理能源的架構。除了提升能源效率外,能源管理體系可降低成本并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幫助公司提高競爭優勢。
ISO 50001是以現有的全球標準和行動計劃為基礎而建立的,這項標準具體說明了對能源管理體系的各項要求,能夠幫助組織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程序,從而提高能源效率。通過對能源系統化的管理,使成本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得到降低,ISO 50001對能源管理體系提出規定要求,使一個組織能夠在考慮到法律規定和重要能源方面的同時制定和實施其政策目標。
ISO 50001是目前能源管理體系比較新的標準,它提出了機構或組織在能源管理體系方面的發展和執行方針、目標,并對能源相關的主要法規及信息給予重視。
四、ISO 50001 (GB/T23331-2009)的適用范圍
ISO 50001 (GB/T23331-2009)適用于任何組織
無論組織的規模、所屬的產業部門或地理位置如何。標準廣泛適用于工業廠房、商業設施或整個組織的能源管理,尤其是鋼鐵、金屬、煤炭、電力、化學、建筑、造紙、紡織、水泥、食品等行業。
五、使用ISO 50001 (GB/T23331-2009)進行能源管理的優點
1)降低成本
通過架構化的方法以確認、監測及管理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支出。
2)改善企業績效
找出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影響員工行為模式以減少能源消耗,進而促進更高的生產力。
3)獲得最高管理階層的支持
讓能源管理成為會議上的關鍵商業議題,以獲得高級管理階層的承諾與支持。
4)符合法律法規
達到目前或未來的強制性能源效率目標及/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法律要求。
5)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現在及未來達成利益相關方的期待/充分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6)制定能源政策和目標
建立并實現能源管理政策,將能源效率的觀念深植于組織文化中。
7)整合管理體系
能源管理體系可以與現存的管理體系整合,提高管理效益。
組織對能源管理的需求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從主要客戶獲得相關想法
――年報中有企業社會責任聲明
――遵守地方市場的法律要求
――配合現存的企業文化
――遵守產業最佳實務或標準
――提升公司客戶對公司的評價
――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降低/控制運行成本
六、如何建立和實施能源管理體系
一般來說,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過程同樣基于PDCA循環,包括:
1)體系策劃,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現狀初始評價(包括能源管理與能源利用狀況,如產量、能耗、主要耗能設備和工序等)、法律法規識別、能源因素識別與評價、能源管理基準、標桿以及目標指標的建立、能源管理方案策劃(技術和管理)、能源管理運行策劃、體系文件的建立等。
2)實施與運行
3)檢查與糾正
4)管理評審、持續改進
七、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流程
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其他管理體系,認證審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流程如下:
組織申請→認證受理與評審→第一階段審核→第二階段審核→審核不符合項目糾正→跟蹤審核→合格評定→認證發證→年度監督審核→再認證。
八、與能源管理體系相關的問和答(FAQ)
1.目前企業能源管理薄弱環節在哪里?
主要包括下述方面:
1)重技術節能,輕管理節能
2)能源管理專業人員缺乏
3)員工節能意識差
4)能源計量不能滿足能耗統計、產品單耗計算等的需要
5)未實施有效的能耗檢測
2.能源管理體系所帶來的節能效果能否量化?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組織建立能源管理基準、標桿以及目標指標,對節能效果進行量化。
一般來說,節能效果量化可以包括用能總量(如總綜合能耗、總電力消耗、總煤炭消耗)、用能效率(如產品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產品單位產量電力消耗、產品單位產量煤炭消耗)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節能減排效益(如單位產值綜合能耗、單位產值電力消耗、單位產值煤炭消耗)等三方面。
3.實施能源管理體系,企業是否需要很大的投入?
工業節能主要有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三種途徑。應用系統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管理節能,是能源管理的關鍵。一般來說,管理節能資金投入少,可廣泛應用于企業層面。在中國因為現階段能源管理水平比較差,通過管理節能節約能源消耗的比例估計可達10%。
但是,如果企業能源管理中存在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的情況,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來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